中国人民银行2月10日发布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创单月历史新高。
专家表示,信贷数据“开门红”在市场预期之内,得益于宽信用政策持续推进与疫情过峰后的需求回升。在实体经济资金需求回暖及政策发力推动下,新增人民币贷款数据持续向好。预计后续货币政策将继续发力,巩固经济运行回升势头。
企业中长期贷款强劲增长
(资料图片)
数据显示,1月人民币贷款增加4.9万亿元,同比多增9227亿元。
“在早春效应下,银行信贷投放节奏明显前置、靠前发力,叠加各项稳信贷政策工具的驱动,1月新增人民币贷款实现‘开门红’,将有效助力提振市场信心、激发主体活力。”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说。
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25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341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2231亿元;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4.68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51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5万亿元,票据融资减少4127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585亿元。
企业贷款尤其是企业中长期贷款对新增人民币贷款增长起到主要拉动作用。中信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明明表示,新增人民币贷款结构上以企业贷款为主。这说明,目前企业生产和开工较快。去年一些投资项目在今年将继续产生信贷需求。
从新增人民币贷款结构看,“企业强、居民弱”的特征仍存在。明明分析,1月住户部门贷款仍相对较少主要受春节假期因素影响。考虑到最近很多城市二手房交易明显复苏,住户部门贷款会进一步增加。
M2余额同比增速创近年新高
数据显示,1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73.81万亿元,同比增长12.6%;狭义货币(M1)余额65.52万亿元,同比增长6.7%。
“M2余额同比增速再创近年新高,银行信贷投放大幅多增是主因。”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斯表示,1月M2余额同比增速创2016年5月以来新高,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0.8个和2.8个百分点。
植信投资研究院高级研究员王运金表示,M1余额同比增速与M2余额同比增速分别上行3个百分点和0.8个百分点,“剪刀差”收窄2.2个百分点,企业投资活力恢复较快。
在社会融资规模方面,初步统计,1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350.93万亿元,同比增长9.4%;1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5.98万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959亿元。
“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同比减少,主要受企业债和政府债发行同比减少的影响。”明明说。
在温彬看来,表内信贷投放是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主要支撑项。“受去年四季度以来信用债利率明显上行影响,企业发债意愿不高,部分企业发债需求转向贷款,贷款和债券置换效应明显。”他说。
此外,自1月起,人民银行将消费金融公司、理财公司和金融资产投资公司等三类银行业非存款类金融机构纳入金融统计范围。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表示,1月这三类机构发放的人民币贷款增量仅57亿元,对社会融资规模增量影响不大。
持续助力宽信用
专家表示,货币政策工具将持续发力,突出对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力度,巩固经济运行回升势头。“随着人民银行各项宽信用政策持续推进,预计房地产市场会逐步回暖,投资加速扩张,消费进一步恢复,经济增长预期将得到较大改善。”王运金说。
温彬表示,下一阶段,信用扩张的韧性和房地产、消费修复情况较为关键,扩投资、促消费、稳地产、调结构等政策需得到延续,以巩固年初经济企稳向好态势。
王青认为,下一步,为有效激发实体经济贷款需求,稳定宏观经济运行,引导房地产行业尽快实现软着陆,政策面将多方面发力。比如,加快专项债发行节奏,引导银行加大基建项目贷款投放力度,推动一季度基建投资保持两位数增长。同时,充分挖掘各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潜力,加快对小微企业、房地产行业,及科技创新、制造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等薄弱环节和重点领域的信贷投放,推动信贷总量稳定增长。
要文